项目名称:两江新区山地运动公园绿化工程设计
设计单位:重庆市风景园林规划研究院
项目介绍:
项目在两江新区核心位置,位于重庆市渝北区人和街道万年路旁,整体地形呈斜坡状,最大高差达140米,25%以上的坡度占整个场地的三分之二,因地势高差致使其开发性弱,建设前为杂乱无章的荒山坡。但用地位于社区中心位置,三侧与城市干道相邻,临近童家院子轻轨站,地理优势致使具有较强的建设优势。
二、规模及投资
总体规划面积约4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6亿元。
三、项目影响
项目创作之初就明确服务对象是满足周边居民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户外活动需求,设计依山就势、因地制宜,以献给“家门口的全龄生态运动公园”为设计理念,构筑公园可达可享、全龄可游可行、自然可亲可赏的综合型山地运动公园,让健康回归生活,让运动充满创意,真正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四、项目复杂程度
1.地形高差大,用地条件恶劣。
2.边坡分散广,生态环境破碎。
3.地块连接度差,可达性不足。
一、技术特点
1、融合城市功能,补充片区短板
衔接城市界面,便捷可达。设计充分考虑公园的服务半径,增设多方位入口提升空间可达性,并便捷联系周边小区入口、公交站点。
链接绿道断点,有机串联。设置公园北入口,穿过桥下连接金山公园,预留接口向南连接火凤山公园,串联城市公园系统,补充绿道断点,形成城市级别1200亩生态廊道。
场地复合利用,开放共享。运用“一场多用、平灾结合”的思路,设置可进入、可体验的开放共享场地10处,鼓励开展社区公共活动,引导健康生活方式。
2、以运动为主题,突出山地特色
分台布局分区,丰富功能。基址现状地形地貌复杂多样,通过分层、分台的方式系统梳理,将“地形环境+运动空间”耦合设计,合理设置游览动线与区域,形成多种运动主题,布置多功能激情运动区、养生运动休闲区、五彩休闲运动区、密林运动休闲四个全龄全时运动区域。
分层组织交通,健身有“道”。规划三层道路系统,其中,无障碍绿道是全园交通动线的骨架,平均宽度6米,长约3.5公里,为自行车和跑步环道,适合全全龄段进行锻炼与休闲活动。无障碍主干道,为主要人行道,平均宽度2.4米,长约2.8公里,沿路空间变化丰富、景观类型多样、道路延绵起伏。次要步道为登山步道,到达不同层次的活动场地。
山地创意运动,巧借地势。运用山运动对场地坡度的要求,融入竖向设计,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打造运动场地。改造陡坡2处、中坡3处,缓坡5处,山地利用率提高到65%。如利用场地内原有的高差近70米的大边坡,采用叠石筑景手法,打造“绿境攀岩”活动,设置3个登山入口,兼具安全性和趣味性。利用自然坡度设置滑草运动运动区,滑道长45米,落差达20米,让市民在草坪上就能体验滑雪的愉悦。通过微地形改造,设置滑板、山地自行车等运动空间,实现场内挖填平衡,消化土石方15732m³。
3、全龄友好,打造全民健身场所
打造面向多年龄段、高密度且互相串连的体育设施组合和复合功能运动场所,增强场地的延展性和兼容性,让所有年龄段都能尽享运动健身带来的幸福和美好。
儿童欢乐运动:设置沙坑、轮滑、秋千、滑草、滑板等不同难度、不同体验的活动场地和设施,满足不同年龄段孩童的成长需求。
中青年健身运动:根据“夜跑族”“健身族”运动需求,设置总长度324米的轻量级环形跑道以及3.5km的全山地高强度公园环跑道,在山顶平坦处顺应地势灵活布局乒乓球台、羽毛球场、半场篮球场、门球场、排球场等运动空间,全方位满足居民健身娱乐需求。
老年养生运动:设计面向老年人的便捷健身场地设施,在开阔的场地上划分多个小型主题运动空间,设置太极运动园、棋弈乐园、鸟趣苑、舞蹈乐园等不同的公共休闲区域,方便老年人在颐养康乐、休闲健身中互相交流。
二、先进性与创新性
1、运用大数据分析,厘清全龄段人群需求
项目周边居住密集,设计运用大数据分析,根据公园服务范围的用地特征和人群特征,针对儿童、中青年、老年不同年龄段进行需求画像,设置不同的活动场地,完善配套设施。
2、构建遮阴系统,打造林荫生活运动场景
选种黄葛、香樟、含笑、黑松等易成荫的树木,以便夏日运动遮阳避暑,形成树下的运动场、树下的儿童活动空间、树下休闲角、树下小广场等一系列适老适幼的林荫生活运动场景。覆盖主要人行道的连贯遮阴空间6公里,布局遮阴活动场地10处,实现公园遮阴率达70%以上。
3、以重自然、少人工手法,修复山体边坡
设计充分保留山地生态特征,划分保护区域、修复区域和重构区域,最大限度地保留现状林地,构建乡土植物群落修复裸露坡体。对于现状裸露的岩石,设计隐形挡墙,采用勾勒,喷漆的手法,美化成自然生态的岩石效果,同时借用混凝土塑造成槽的手法,栽植三角梅,云南黄素馨等植被,配成一副小型的山体画。同时突出林色、花色、花相变化,沿山体构建以桃花、李花、玉兰等开花植物为主的漫山花廊景观,以及以三角枫、千层金等色叶植物为主的多彩山林景观,形成山城独有的立体生态画卷。
项目建成后,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公园服务范围覆盖棕榈泉、同舟世纪苑、春城澜山等10余个居民小区数万居民,公园的建成将原来荒山坡真正变成了深受居民欢迎的家门口的全龄生态运动公园,极大的满足了周边居民的体育运动和休闲游憩需求,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社区文体发展水平,建成后,日均游客量达3500人次。
同时通过透水铺装、海绵技术运用及雨水花园打造,改善场地景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公园的生态服务功能,营建自我循环的生态海绵公园。
公园建成后,成为了社区生活发生的重要载体,城市空间活力提升,助力完善两江新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有效推动了周边业态的提档升级和价值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