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焦作市静脉产业园东部园区项目
设计单位:重庆钢铁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项目介绍:
焦作市静脉产业园东部园区项目是河南省、焦作市的重点环保民生工程,也是全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标杆项目。项目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王屯乡。园区构建了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为主,污泥、污水、医废、沼气、餐厨垃圾等协同处置的高度集中的废弃物处理体系,是河南省内面积最大、产业门类最为齐全的环保静脉产业园。
园区作为焦作市生态文明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载体,垃圾焚烧系统采用国际先进的焚烧炉,采用2台日处理垃圾1000吨的炉排焚烧炉和余热锅炉,配置1台50MW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是目前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单炉和单机处理能力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设置先进的烟气处理系统,实现了环保超低排放。项目以中水作为生产水源;产生的渗沥液经过先进工艺处理后补充生产用水;产生的沼气进入焚烧炉焚烧,实现沼气发电。垃圾燃尽后的炉渣用于制砖、路基等。污泥干化项目利用垃圾电厂蒸汽作为热源,对污泥进行热干化,干化污泥送入焚烧炉协同掺烧,助力发电。垃圾电厂为医废处理中心提供蒸汽,并接纳医废中心的污水进行后续处理;而医废和餐厨项目产生的残渣又进入到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园区内不同项目间协同处置、相互支持,完美实现了多种固废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环保理念。
焦作市静脉产业园东部园区项目在回收处理各类废弃物时内部也将产生各种废水、废渣及废气,同时也会形成不同的能源利用梯度,通过园区内部不同处理设施直接的合理连接,使废水、废渣及废气尽可能地在园区内部循环处理利用,能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实现园区全过程的循环化发展。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采用2台日处理垃圾1000吨的炉排焚烧炉,2台余热锅炉,配置1台50MW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是目前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单炉和单机处理能力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焚烧炉在引进德国马丁公司先进成熟的SITY2000机械炉排炉专利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十多年的不断改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更能适应国内垃圾的特性;选择中温次高压蒸汽参数(450℃,6.4MPa)锅炉,技术工艺先进,更加提升发电效率。
因地下负7米位置存在含水致密砂层,采用灌注桩则存在塌孔、桩身质量难以保证、造价高等不利因素,若采用管桩则存在难以沉桩等难点,后经多方论证,设计提出先用长螺旋钻机引孔至黏土层底面,再施工管桩,既保证了桩基承载力,避免了砂层垮孔,又加快了施工进度,并大幅度降低了基础工程投资。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烟气净化系统采用“SNCR(炉内喷氨水)+半干法(Ca(OH)2)+干法(Ca(OH)2消石灰)+活性炭喷射+袋式除尘器+SCR”的烟气净化工艺,达到烟气超低排放标准,五大污染因子小时排放均值上限为颗粒物10mg/Nm3,氮氧化物<100mg/Nm3,二氧化硫<35mg/Nm3,氯化氢<60mg/Nm3,一氧化碳<100mg/Nm3,优于国标(GB18485-2014)《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对应限值分别为30、300、100、60、100)和欧盟2010年标准(半小时对应限值分别为30、400、200、60、100)。
市政污泥与垃圾焚烧发电厂协同处理,采用蒸汽干化,并进焚烧炉焚烧处理。
垃圾电厂采用焦作市污水处理厂排出的中水作为生产水源,大大节约了水资源。园区内生活垃圾渗滤液、冲洗水、生活污水、初期雨水等送至园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处理后出水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中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标准,回用至焚烧厂内循环水池,渗滤液浓液回用至烟气净化系统。
垃圾电厂为医废处理中心提供蒸汽,并接纳医废中心的污水进行后续处理;而医废和餐厨项目产生的残渣又进入到垃圾电厂进行焚烧。不同项目间相互支持,协同处置。
全厂路灯选用绿色能源(风能、光伏)自供电,光感智能化设计,控制便捷,节约能源。工程全场采用DCS控制,大量减轻运行人员操作强度,保证燃烧过程处于最佳工况,减少二次污染。
全厂建筑物外立面大量采用去工业化设计理念,主要建(构)筑物外立面采用穿孔铝板、硬质聚氨酯保温板(PU板)及玻璃幕墙外观设计,用穿孔铝板和红色造型板呈现焦作云台山山水风景,亲近自然,令人心旷神怡。
利用二期场地建设景观湖,湖边步道采用彩色陶瓷颗粒透水路面,表现“春夏秋冬”四季主题,场内绿化率达41.6%,绿树红花,波光粼粼,成为花园式工厂。
设立专属多功能环保展示大厅和参观走廊,通过灯光、声音、屏幕、展板、模型、照片等展示、宣贯垃圾焚烧发电,宣传清洁能源,打造环保教育基地。
根据清洁生产的要求,产品是清洁的。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同时利用余热发电,既解决了填埋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及由此引起的环境问题,又能利用余热发电,做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项目每年可处理各类垃圾约80万吨,产生绿色电力2.6亿度,替代燃煤1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万吨。炉渣用于制砖、铺路,可替代砂石建材20万吨。有力促推了当地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项目设计中严格践行绿色建造理念,贯彻建设“美丽中国”的绿色建造目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统筹策划,全方位实施绿色建造,通过科学设计,利用高强、高性能材料等,积极应用“四新”技术,推广“五节一环保”施工措施,实现施工过程和运营过程的绿色、环保、低碳,实现“五节一环保”目标。项目荣获河南省工程建设绿色建造(施工)示范工程。
1、项目的经济效益:
项目投产至今,机组运行稳定可靠,未发生非停事故,项目至今已处理生活垃圾65.28万吨,处理填埋场陈腐垃圾21.66万吨,发电上网2.218亿度,处理渗滤液7.477万吨,实现收入2.054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项目的社会效益
项目是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市政配套工程,是利国利民的社会公益性项目。项项目每年可处理各类垃圾约80万吨,产生绿色电力2.6亿度,替代燃煤1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万吨。炉渣用于制砖、铺路,可替代砂石建材20万吨,有力促推了当地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项目采用清洁焚烧工艺处理垃圾,垃圾减量超过90%。与过去的填埋方式相比,清洁焚烧的方式能极大地节约用地。项目彻底消纳了焦作市城乡各类垃圾,实现了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治理目标,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项目的环保效益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烟气处理采用“SNCR(炉内喷氨水)+半干法(Ca(OH)2)+干法(Ca(OH)2消石灰)+活性炭喷射+袋式除尘器+SCR”组合工艺,达到烟气超低排放标准。同时投产的污水处理系统、污泥干化系统、灰渣处理系统(炉渣资源化处理、飞灰固化填埋)等其它辅助系统以防止二次污染,推动垃圾“变废为宝、转废为能”,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防止生活垃圾对土壤、大气和水体的污染,很好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
项目投产以来,运行安全、稳定、可靠,未发生任何质量、安全、环保问题和投诉情况,具备良好的经济、社会、环保效益。
焦作市静脉产业园东部园区项目主要处理焦作市五个中心城区、修武县以及武陟县的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和餐厨垃圾。园区内已投产(投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市政污泥处理、污水处理、管理中心、医废处理、沼气发电、餐厨垃圾处理共7个子项目,并正在进行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施工。园区构建了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为主,餐厨、医废、污泥、污水处理等其他固废协同处置的高集中度固体废弃物处理体系,是河南内面积最大、产业门类最为齐全的环保静脉产业园。
垃圾发电项目采用的单台1000吨/天处理能力的焚烧炉以及50MW的汽轮发电机组,是目前河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焚烧炉和汽轮机组。
园区作为焦作市生态文明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载体,严格把控垃圾处理中的各个环节:垃圾接收系统能保证各型垃圾车顺利卸料;垃圾焚烧系统采用国际先进的焚烧炉,充分燃烧垃圾,产生的热量加热锅炉,产生中温次高压的过热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上网;设置“SNCR+脱酸塔+布袋除尘器+SCR”烟气处理系统,实现了环保超低排放,指标优于现行的国家标准和欧洲标准。焦作市污水处理厂排出的中水经过16公里长的输水管道进入厂区,作为生产水源;生活垃圾产生的渗沥液经过“厌氧发酵+好氧反应+超滤+纳滤+反渗透”组合工艺处理后,补充生产用水;渗沥液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进入焚烧炉焚烧,实现沼气发电。垃圾燃尽后的炉渣用于制砖、路基等。污泥干化项目利用垃圾电厂蒸汽作为热源,对市政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进行热干化,干化污泥送入焚烧炉协同掺烧,助力发电。垃圾电厂为医废处理中心提供蒸汽,并接纳医废中心的污水进行后续处理;而医废和餐厨项目产生的残渣又进入到垃圾电厂进行焚烧,园区内不同项目间协同处置、相互支持,完美实现了多种固废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环保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