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长寿长江二桥工程_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

重庆长寿长江二桥工程
发布时间:2025-01-07 15:16
微信图片_20250107152134(1)

项目名称:重庆长寿长江二桥工程

设计单位: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项目介绍:本工程是国家《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中的长江干线新建过江通道重点项目。项目的建成将在长寿南部区域新增重要的对外联系通道,有助于推动长寿区融入重庆新的城市发展战略,有利于强化以长寿经济开发区为核心提高长寿区统筹城乡和辐射带动周边的能力。

工程北接化工园区化中大道转盘,终点止于茶涪路支线,全长3833.169m,包括跨江大桥一座,立交两座。道路为城市主干道级,设计车速60Km/h,路幅宽度36m,双向六车道。

项目位于城市区内部,两岸地形起伏,高差大,地质条件复杂,受桥址周边区域用地分布及规划条件限制,线位选择难度大。设计对沿江码头、铁路线、规划、工程难度、投资、通航和环境等综合比较后,确定最优线路设计方案。

主跨739m的长寿长江二桥是本项目的技术关键点,桥梁跨径在长江上游城市桥梁中位居前列,建设难度大,且周边区域以化工、钢铁等重工业为主,对桥梁耐久性要求高。设计过程中,针对钢箱梁悬索桥总体布置、桥塔结构造型、下部基础选择、锚碇结构形式、主梁结构细节、缆索构造设计、施工工艺、后期维护管养等进行全面深入的对比论证,确保达成技术领先、安全耐久、环保绿色的设计理念。

1、高效节能环保的路线总体设计

本项目是长寿区城市总体规划中南北向主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衔接城市内、外交通主干道路网的关键节点。路线总体设计综合考虑现状及规划用地、已建原料输送管廊、沿线分部的已建道路和铁路、沿江布设的码头等各种控制因素影响,克服沿线场地高差高达130m且局部出现顺层地质的复杂情况,通过多方案比选,实现周边路网与本工程主线的顺畅衔接。优化平、纵曲线提升线路标准,改善行车舒适性,降低能耗。沿线道路的针对性绿化打造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精心打造,提升了绿化景观效果。

2、因地制宜经济合理的桥型总体设计

桥位江岸蜿蜒曲折,码头林立,水流、航道条件复杂,远期航道规划要求高,设计提出739m主跨布置,实现一跨过江,规避船撞风险,减少防撞设施;同时避免深水基础施工难题,降低工程难度,节约工程投资,对环境保护也有很大的贡献。针对适宜739m主跨的悬索桥和斜拉桥两种桥型,设计进行了全方位比选,悬索桥具有整体技术成熟、施工难度小、工期短、后期维护成本低、与周边环境更加协调等优点,确定为实施桥型方案。

3、凸显地域特色、与环境融合的桥梁景观设计

桥梁景观设计主题为“时代新门户”。长寿二桥是长江流入长寿段的第一座市政桥梁,高耸、挺拔的桥塔和绵延的主缆连接两岸,象征着长寿将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未来,打开长寿的开篇门户。

桥梁的景观设计结合了长寿的地域文化、人文情怀,充分运用工业元素和时代印记体系。长寿二桥是联系化工园区和新钢城的纽带,景观色彩以新时代为题,利用亮点色金色作为桥塔主体表现色,其余部分搭配灰色系,主次分明,在与环境融合的同时,凸显了地域特色。

夜景照明设计通过光影的层次,强化了桥梁形态的整体感、延伸感和跳跃感。将大桥的刚柔并济的结构特点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夜景灯饰包含普通模式和节庆模式,兼顾了景观与节能的考虑。

4、提升悬索桥经济、耐久、环保的关键技术

本项目毗邻工业园区,对主桥的耐久提出更高要求。设计采用新型防腐技术,在主缆外层缠包带,形成密闭空间,再辅以主缆除湿系统,形成干燥恒温的环境,提高主缆防护效果。相比涂油漆防腐,新方案能主动除湿,解决施工中进入主缆的水汽。同时缠包带可更换,为实现结构长效防护创造有利条件。

针对运输危化工品车辆多的特点,主桥设置隐藏式U型排水槽,与主体结构很好的融合;加密横向不锈钢排水管间距,有助于桥面排水,提高钢箱梁耐久性。

长寿二桥地形不适合隧道锚方案,大桥采用重力式锚碇。设计结合地质条件将锚碇适当抬高,减少土石方开挖近50万方;对露出地面的锚体进行外观打造,与周围环境自然融合。根据地质条件北塔采用扩大基础,方便施工,减少了工程量,节省了造价和工期。

5、基于航道影响最小化的施工工艺

悬索桥缆索系统架设及主梁拼装是实施的关键技术难点。本项目所跨江面较宽,受礁石和浅滩影响,水域航道狭窄且条件复杂,行船难以到达主跨桥塔附近区域,无法采用常规方式完成先导索过江及梁段吊装。工程实施过程中,创新性采用无人机牵引轻质高强高韧性新材料索,仅用两小时完成先导索顺利过江,为后续施工创造良好条件。

6、BIM设计及智慧运维

为提升设计质量,采用BIM技术实现可视化和模拟性,在梁上锚固点和支座加劲构造等复杂节点位置设计时避免了错、漏、碰、缺。并将BIM参数化、有理化、精细化和信息化等特点应用于设计全过程,提升工程生产效率,促进建设节能减排,加快建设工业化。

设计借助于BIM模型数据与大数据智能分析实现数智运维,对实现桥梁三维全景展示,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实时检测并辅以评价体系以达到预警智能化,通过对检测报告的自动分析、诊断以保障数据的完整与可靠。

长寿二桥作为联系长寿区与主城区的第二通道,对主城区辐射中西部的功能起到重要作用。

本项目的实施是适应重庆市新的城市发展战略的需要,对于加速长寿发展、提高长寿统筹城乡和辐射带动周边的能力有着重大的作用。

本项目将长寿晏家工业园区、化工园区、江南钢城紧密联系在一起,解决长江南北两岸工业园区的物流通道,便于工业原材料及产品方便快捷运输;方便江南岸群众出行,改善了民生。

得益于长寿二桥的建设,重钢凤凰涅槃,川维等重点企业在去年盈利增长1.5倍,税收增长17.1%;政府报告还提到,今后五年将打造长江上游绿色智能钢铁联合生产基地,实现产值800亿。

长寿二桥工程是由区级政府采用PPP方式投资建设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它的顺利建成通车对其他项目有指导借鉴作用;

大型桥梁的建设经验,主缆防腐技术、钢箱梁吊装技术和锚碇的开挖防护技术对桥梁建造和技术发展都起到助推作用。

设计伊始我们便与多所高校开展合作,进行抗风、抗震研究,以及主缆的最优线性求解;依托对长寿二桥设计与施工难点研究,有10篇论文发表在知名学术期刊上,有4篇硕士论文完成结题;形成相关专利16项。依托长寿长江二桥的建设,为后来悬索桥的建设提供了建设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