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项目介绍:
沙坪坝区社会福利护养中心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土主镇四塘村幸福社团歇路西侧,距沙坪坝区中心区域约20公里,距大学城中心区域约10公里。项目地块西临一纵线,东靠成渝环线高速土主下道口。本项目护养中心大楼地面五层,地下一层,设计床位数350床,建设用地面积11413.54m2总建筑面积13291.27m2。
本项目设计范围包括总图、建筑、结构、给水排水、电气、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消防、节能绿建、室内装饰、室外装饰、室外管网、海绵、智能化、BIM以及概算编制等内容。
本项目是沙区为本区失能特困人员和贫困重度残疾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提供基本社会服务和公共服务集中供养的民生民心工程。
1、建筑立面采用新式建筑三段式处理手法,结合传统中式元素(批檐、天花、窗格),运用现代高技派,营造有细节美、亲和力的康养建筑。
2、针对本项目使用人群为老年人的特点,全楼做到无障碍设计无死角。车辆可直达建筑主要出入口,有高差的建筑底层人行出入口均设无障碍坡道,电梯均设为无障碍电梯,公共区域设无障碍专用卫生间,停车场设置无障碍车位,室外活动场地设无障碍步行环道及坡道,充分考虑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的要求。建筑各层均设专用的卧床老人洗澡间,房间卫生间洗手、厕位和淋浴均设置无障碍扶手及呼叫装置,保证一呼即到。
3、室内装修设计以清爽的黄绿色为主色,造型简洁大方,力求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氛围。室内空间设计保证开阔、便捷,方便老年人的通行便利与休闲活动的顺畅。
4、本项目采用砖石、穿孔铝板、真石漆及局部石材等常规建筑材料,合理控制公摊面积,优化柱网布置,利用成熟施工工艺进行建造。设计中各房间均采用自然采光、通风及遮阳设施,采用免维护适老化、舒适化设施设备,减少日常使用支出。
5、对称的建筑平面布置,让整栋建筑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性,无不必要大跨度及悬挑,保证造价的经济性。
6、针对本项目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设计了呼叫对讲系统,该系统可大幅度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及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7、考虑到老人的生活习惯,本次设计在室外活动场地设置了大量乔木用于遮阴纳凉。选用的灌木及花卉保证室外场地四季常青,做到从“养老”到“颐养”的提升。
1、为解决项目工期紧张及环保问题,本项目大厅、走道及房间一体化吊顶及部分墙板采用工业化内装修技术,该技术提高了施工效率及安全性,同时方便后期维修维护,降低运行成本,综合降本10.5%,减少施工周期1.5个月。
2、大厅等公共空间为老年人长期聚集场所,声学的优化为设计应用难点。为营造优质的室内声环境,在建筑及装饰设计中运用“健康声环境设计方法与关键技术”,项目建设后主要区域混响时间和语言清晰度得到明显改善,各区域的吸声量比传统声学材料平均提高21.8%。
3、以上经验形成大量技术成果:参与编制了两本重庆市标准规范或导则:
(1)《重庆市工业化内装修技术导则》
(2)《重庆市工业化内装修评价细则》
获得国家专利技术成果三项,包括:
(1)“一种复合保温防火拆模板”ZL 2020 2 1434892.3;
(2)“一种覆膜型防火装饰板”ZL 2020 2 1573307.8;
(3)“一种防火烟道板”ZL 2020 2 1573285.5。
另有四项实用新型专利在授权中,包括:
(1)“一种装配式装修工程用便于隐藏电线的踢脚线”;
(2)“一种装配式装修的顶面软膜天花收口安装结构”;
(3)“一种便于后期维修的装配式装修吊顶”;
(4)“一种室内装修用装配式卫生间布线装置”。
4、“健康声环境设计方法与关键技术”获得国家级奖励建筑装饰行业科学技术奖(国科社奖励号:0313)。
以全覆盖适老化、细致人性化设计得到了市领导、市级民政及残联部门的肯定,被授予“重庆市民政部门文明单位”称号。作为沙坪坝区32件与“一老一小”密切相关的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多次在电视及网络上进行报道,成为重庆市最有代表性公立养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