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项目介绍:悦来嘉陵江滨江休闲道项目位于两江新区悦来江湾片区,是重庆138公里的嘉陵滨江生态长廊上的重要段落,是两江新区悦来着力推动礼嘉-悦来片区联动发展,打造“礼嘉-悦来-水土”江湾风景线慢行系统的贯通工程。
项目起于悦来会展、止于悦来庄稼(重庆江北化肥厂),全长约3.7公里,覆盖红线范围约18.5公顷。项目工程总投资约8800万元,包括景观工程、道路及附属工程、建筑工程与桥梁加固四大板块。
悦来嘉陵江滨江休闲道项目基于原031乡道进行升级改造,该道路修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该项目作为打造两江新区慢行系统重点项目之一,为悦来片区增添一条美丽的滨江生态步道,展现“又见江湾”的美丽风景线,助力悦来最美江湾建设。项目的建成,真正实现了低干预、零破坏的滨江步道,也成为了周边市民健身观景的“城市会客厅”、嘉陵江生态长廊的生态工程典范。在便捷舒适的休闲步道、田园野趣的服务设施、触景生情的乡愁文化三个层面为江湾风景线发挥了重要作用。
技术特点:
传统建设项目将道路、建筑等专业作为综合性项目牵头专业,景观往往作为配套或后置专业出现。城市步道项目涉及专业繁杂,微专业策略反常规操作,以景观为牵头专业,整体把控项目品质,在综合性项目的前期介入,有助于整个项目的把控,转变传统工程思维,将文化记忆与生态保护贯穿始终。
先进性与创新性:
结合场地的资源与需求,项目破题以竹境、田园、乡愁为切入点,基于生态保护、景观修复、场地营造、乡愁记忆出发,顺势而为,采用“微介入设计”的设计策略,对场地进行绣花针式的缝合修复。顺势而为,“势”即自然本底、山水之势,最大化保护与保留自然生态,摒弃刻意追求设计感的常规模式,通过线型空间、种植条带、点状植载来缝合工程建设与原有生态裂痕,塑造空间层次感,营造自然、雅致的滨江带状竹海,在承载通行功能基础上,融入休闲步道功能,建设集亲水、休闲、健身、骑行于一体的滨江休闲道,以供游客近距离享受嘉陵江生态之美。
微生态-引导自然能量
步道的生态环境维护不仅仅是保护视觉景观,也要维护自然生态。项目初期设计阶段,项目组与建设单位组织多方论证,最大化保护现场生态资源,对于景观营造而言,推翻重造施工和技术更为简单,生态修复往往难度大、成本高、时间长,项目设计因地制宜最大限度保留原生态竹林景观,最小化破坏场地植被。项目建设严格落实保护地管理规定,因项目滨江一侧为一级水源保护地,结合场地情况,休闲道路线设计反复修改,不触碰生态红线。在生态修复方面,结合天然林保护和植被恢复,营造竹影婆娑的滨江立体风景林带。对场地沿江具有塌方隐患及土壤裸露区域进行地灾治理和生态复绿。尊重现状微地形,保持自然起伏,运用生态技术,营造雨水花园,消减雨水径流。
低维护-展现生态之美
植物作为景观营造中最重要的媒介,因其具有完整生命周期特征而需要长期投入养护,常规灌溉、施肥,日常修建、病害防治,甚至以后灾害与移栽补植都需投入较高的人力物力。因此,选择低维护甚至自维护植物,选择生命力强的植物群落,以及在植物最佳移植期施工,都能够有效地降低植物的维护成本。为更好的融入滨江环境,场地植被以现场设计为主,采用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的金叶菖蒲、蒲苇、芒草、苔草、蕨类等低维护地被植物,融合碧桃、香泡、沃柑等田园树种,塑造场地乡土氛围。
自然营造-唤醒乡愁记忆
休闲步道存在诸多功能,它不仅具有交通功能,同时具有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基于滨江步道的线性游览需求,项目沿线设置一处服务型驿站-草庐驿站,提供临时停车、自行车租赁、售卖与公厕等服务,满足游客日常游玩需求,并采用与场地环境相呼应的夯土建筑形式,呈现质朴祥和的乡野氛围。
项目沿线景观采用“绣花针”式缝合修复,尽可能减少土方工程与场地破坏。景观材料优先采用场地原有迁移后农房院落的红砂岩,夯土建筑、茅草屋顶、农耕器具与马槽等装饰小品,原汁原味还原田园风貌。休闲梯田依托场地原有缓坡,融入在地性乡土文化,塑造梯次分布、高低错落的油菜花田,设置临江景亭、夯土茅草房与观赏果园,路边连片的油菜花竞相绽放,唤醒农耕文化记忆,让人记得住乡愁,回味到故乡。
项目因地制宜最大限度保留了原生竹林的基础上,充分结合竹林元素,突破常规设计,采用新颖又美观的竹制护栏、竹制路灯。将传统金属材质的防护栏、路灯巧妙地利用原生竹木予以包装,既生态环保又别具一格,呼应场地环境,步道地面采用竹纹装饰,让市民徜徉在竹海中,听竹林婆娑,放松身心。
技术指标:
项目红线范围约18.5公顷,其中建筑总面积996平方米,建筑密度0.53%,绿地率79.8%,停车位145个。
休闲步道是生态文明的载体, 通过步道生态建设可以优化城市生态。悦来嘉陵江滨江休闲道设计与建造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护项目地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最大化将城市融入自然、把自然引入城市;利用场地人文底蕴,讲述“乡愁文化”故事,让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项目通过微设计策略,在便捷舒适的休闲步道、田园野趣的服务设施、触景生情的乡愁文化三个层面为建设悦来最美江湾风景线发挥出重要作用。 项目建设历时一年左右,建成后真正实现了低干预、零破坏的滨江步道,也成为了周边市民健身观景的“城市会客厅”,市委领导多次视察评价优质工程,成为嘉陵江生态长廊的生态工程典范。